English

走现代市场农业之路

1999-07-26 来源:光明日报 易炼红 我有话说

现代市场农业的涵义与特征

现代市场农业,是指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框架下,以高强度的科技投入和智力投入,使农业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使农业资源实现最佳配置,达到最令人满意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农业。

从制度创新方面分析,现代市场农业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经济市场化。把农业推向市场,使一切农业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实现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现代市场农业的首要涵义。二是农业约束多元化。在现代高新技术、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三是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联为一体,实现了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对接。一体化经营的体制打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界限,使生产要素能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市场进行流动和配置,从而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四是农业增长集约化。现代市场农业发展必然推动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农业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把农科教融为一体,对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进行合理配置、密集使用,形成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新运行机制。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围绕主导产业或骨干产品而开展一体化经营的,这就使农业得以向规模经营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五是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是指现代市场农业必然改变传统农业那种分散、单个的经验式管理方式、方法,实现对农业各个环节一体化的企业式管理。农业的企业化管理具有决策科学、组织严密、运行有序、各方协调的特点,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六是农业服务社会化。社会化服务是现阶段连接生产与市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的主要方式。它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业的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展开,依序完成。

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及出路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已呈现出以下特点:

——需求约束加大。由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供求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供给从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尽管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的供给态势仍将是偏紧的,农产品供给的年际间波动和品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始终会存在,但农产品绝对短缺的时期已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则趋多样化、优质化。而且,随着农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改观,即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由此使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愈益加大,农业同步实现增产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农业关联度和经济外向度增强。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关联度日益提高,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市场需求、出口创汇以及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构转换的任务紧迫。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城市居民家庭开始进入新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档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业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换升级的要求,必须完成自身的结构转换。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结构转换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我国能否尽快实现农业结构转换,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同时农业发展对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虽然已达到4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技术的新突破,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性手段。由于农业发展对资本、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度增强,故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的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实践表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阶段性转换时期。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是加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有:农业增产与增收不同步,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需求不足;农业投入不够,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发展后劲有待加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的根本途径,就是走现代市场农业之路。

为走现代农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要把我国农业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现代市场农业,我们必须确立科学而切实的农业发展战略,采取可行而有效的农业政策措施。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积极性保住了,农业生产力就会持续发展。市场经济追求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生产流通的规模效益,只有将小规模家庭经营纳入现代化生产的流程,使之和市场接轨,才能提高市场经济效率,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的收益。为此,必须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只有农民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才有了依以建立的微观基础,农村市场经济才能发展和繁荣起来。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推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高效率的农业无一不是高度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其发达程度通常和市场的发育程度同步。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约束,还越来越受到需求的约束,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农业再也不能不问市场需求,盲目追求产量了,走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是实现农业高效化的必然途径。否则,就会出现增产不一定增效、丰收不一定增收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完善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际市场;不仅要建立现货交易市场,还要建立期货贸易市场;不仅要完善市场“硬件”,还要完善“软件”,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流通秩序和市场法规。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指农业科技的一种飞跃式、爆发式、突破式的进步,它将导致农业技术的全面更新与换代,并由此带来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等问题,今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是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组织管理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一种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新的经营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尚未打破传统的以粮、棉、油、猪等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单一格局,这样单一的经营方式很难使农业走出低效益的状态。根据十五大精神,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农业产业化不仅是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同时也是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是推进高效型的现代市场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引导农业朝外向型方向发展。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注重研究和利用国际市场信息,依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竞争力,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要以创汇企业为龙头,建立一批出口基地,生产一批出口拳头产品,逐步形成能适应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出,高创汇的外向型农业体系。为此,我们要在观念上树立开放农业观念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强烈意识,在发展模式上推动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在科技进步上增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实力。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必须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发达国家对农业普遍实行了高度保护和宏观调控,以确保农业有序发展。农业只有全面转入市场的运行轨道,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因此,必须优化其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就是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有力的支持保护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